孩子拖沓的坏习惯怎么改?
孩子拖沓的坏习惯怎么改?
咨询室里时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拖沓、效率太低。做作业十分拖拉,明明1小时就能完成的功课,偏要拖上三四个小时。举手可办的事情,就是拖着不肯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拖沓、任性问题时,明显的情绪态度是“恼火”、“头疼”,或者非常生气,或者处在“拿他或她真没办法”的无奈中。做事拖沓是不少孩子的通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和学习节奏也逐渐加快,但拖拉的情况却日趋严重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拖延成性,愈演愈烈呢?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是从环境所提供的示范中被动学习的人,父母要对他们的子女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负很大的责任。其实,孩子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与父母的言行有着必然的联系。
柳笛提醒各位家长:要改变孩子的拖沓的坏毛病,作为父母的我们应从自我开始改变。
首先,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容易生气、孩子做事一慢就气不打一处来,那么,在要求孩子之前,要先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态度,避免给孩子带来不信任和不耐烦的体验。拖沓的孩子,必定有一个不断对其催促的家长。这似乎是家长可以采取的唯一办法。孩子一慢,家长就不断地催,不断地喊。然而,并不是家长催的越紧,喊的声音越大,孩子的动作就越快。相反,不断的催促只会让家长觉得累,孩子觉得烦,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长累的不行,而孩子依旧拖沓。随着家长不断的、越来越多的催促,孩子会产生强烈抗拒心理,拖沓行为也会更加严重。
其次,要学会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能够自行选择自己的事情,并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孩子之所以依赖、无助、拖沓,主要因为父母的行为完全代替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没有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责任能力。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比如写作业时,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现在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玩一会,到九点的时候准时上床睡觉,或者你现在玩,待会写作业。但是,九点的时候必须上床睡觉,因为九点是休息时间。如果孩子一直磨蹭不肯写作业,等到快到九点了才开始写作业,并且九点并没有完成作业,家长一定要将孩子的作业收起来,并且督促孩子去睡觉。孩子也许会哭会闹,但是家长千万不能发火,也不能牺牲孩子睡眠时间让其写作业,最多只能对孩子表示同情,并且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样长时间的培养,孩子能够自行选择自己的事情,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第三,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身为父母,千万不可以说:“按我说的做,不要按我做的做。”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每个孩子的行为都带有父母的影响。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孩子。不可以因为上了一天的班很累而忽视对孩子的习惯的培养。你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按自己说的做就行,这是错误的,事实上三岁的儿童就已经形成了对自我的认知,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行为以及形象。父母在家做事时应主动勤快,有条理,做事情要有计划,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拖沓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对孩子的教育,从改变自我开始,慢慢改变孩子的拖沓习惯。
柳笛实习生宋坪芝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