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祖辈成为代理家长,对三代人的消极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有的父母,为人父母时尚未建立起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感,没有认识到亲情对亲子双方的成长都有积极意义,容易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有些祖辈主动把自己当成代理家长,把孙子当儿子养,其中有老人的依赖心理、退化心理、补偿心理等情结;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则是祖辈被动代理了父母的养育职责。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隔代养育,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柳笛希望与广大朋友分享隔代抚养的一些弊端,希望能够提醒一些父母,尽量多地尽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职责,真正给到孩子心灵的呵护和爱。
缺失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会如何?
父母在孩子养育上的缺位,导致孩子的亲情缺失,会让幼小的童心感到被遗弃、被冷漠、被伤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心理伤害以及种种心理隐患,甚至导致心灵和人生的扭曲。
一位来访者曾说道:“我总是感觉不受别人欢迎,感觉别人在排斥自己,于是就想努力搞好关系,甚至总是想方设法讨好别人,结果总会凭空生出不少烦恼。这是为什么?”
原来,这位女士有一段离开父母的童年阴影。她说:“我的童年没有一点温暖的回忆。我们五个姐妹,我出生后刚断奶就被送到了姨家,直到上小学才回到自己家。可是,我却感到家是那样陌生,几个姐妹抱团欺负我,常常说‘去,回你姨家去’,记得当时我总想讨好她们,还想办法讨好妈妈,讨好爸爸。有一次,洗完脸我够不到毛巾,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就是不敢请他们递给我,怕惹他们不高兴。后来妈妈说起这件事,说‘就不递给你,看你叫不叫妈妈’,说完还哈哈大笑。我听了非常生气,她竟然完全不理解我的心痛,我真的非常怨恨她。当时我就想,以后一定要自己带孩子,绝不这样当妈妈。”
为什么缺位?
父母缺位的原因固然很多,从社会心理方面说,近几十年来,大家似乎默认把养育孩子归为私事,为了所谓的公事,可以做出自我牺牲,先把孩子放在一边。从个体心理方面来看,很多父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意识不到亲情缺失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隐患,觉得照顾好孩子,让他们吃好穿暖就已经足够了。
父辈:怎样不缺位?
父母要做到不缺位,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
要深刻认识到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危害,避免为贪图一时的省心,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认识到养育孩子对父母的意义,孩子不仅是上苍给我们的恩典和礼物,也是天赐的自我完善机缘;还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为孩子营造心理健康的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是解决好操作问题。
父母最好自己带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多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多与孩子说话。如果确实需要老人帮助,最好是请老人来家里而不是将孩子送走。下班回家来要主动与孩子接触,工作再辛苦晚上也一定要让孩子和自己睡。哪怕老人愿意,也要做好老人的工作,让孩子晚上和自己睡。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需要把孩子送到老人家里,千万不能把孩子扔给老人,不闻不问,不管不看。如果两家相距不远,早上把孩子送到老人家里,晚上应尽力接回孩子,保证晚上有足够的亲子接触时间。如果两家相距很远,不能一天一接送,父母也要经常去看孩子,周末要尽力把孩子接回来。
不管哪种情况,都要经常和老人沟通,表达自己对老人辛苦的理解,交流养育孩子的科学观念和方法。如果发现老人过于宠爱孩子或有其他问题,要耐心和老人商量,以便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家教合力。
而且,都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向孩子说明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父母难舍的心情,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被父母抛弃感”。
祖辈:当好配角别越位
在祖孙三代的这个家庭教育舞台上,祖辈必须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要当好配角不越位。
心理上,要为自己增强点独立性,要明白,把孙子当儿子养是剥夺孩子父母的权利和责任。所以,要把孩子还给他的父母,不能和儿女争孩子,要把养育孩子的权利和责任归还儿女,当好助手,该帮把手的时候帮把手,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总之,祖辈要避免和孩子父母争夺感情。祖孙之情能部分补偿孩子的亲情缺失,却不可替代亲子之情。而且祖辈要特别留意不在孩子面前抱怨他的父母,发现孩子对父母心生抱怨的时候要及时疏导化解,促使孩子父母尽可能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不让孩子的感情完全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疏远了和父母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