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就不可靠?
发布时间:2016-07-20 点击数:1367

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相反,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在心理调适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发展得很好,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表现出优势。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整体适应与社会能力上没有区别,包括融合动机、同伴威望、社会参与等方面;在个性、社交性、个人控制方面也无差别,唯一有差别的是独生子女的个人调整与成就动机比非独生子女更高。因此,他们在学校中的成绩通常更为优异,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与他们的父母有更亲密的关系,父母们对他们的要求更严格、期望更高。
当然,独生子女家庭有其两面性。一项针对美国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庭优势和缺陷并存。
当然,独生子女家庭有其两面性。一项针对美国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庭优势和缺陷并存。
优势——
父母:有时间追求个人的事业和爱好,减轻了经济负担,不必担心对孩子的待遇不公平
子女:没有竞争,有更多的隐私,物质生活更为丰富,亲子关系更为密切
父母:有时间追求个人的事业和爱好,减轻了经济负担,不必担心对孩子的待遇不公平
子女:没有竞争,有更多的隐私,物质生活更为丰富,亲子关系更为密切
缺陷——
父母:在过度纵容与适度关注之间难以把握,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子女:不能体验兄弟姐妹间的亲情,父母对其成功的压力太大,赡养父母的负担过重
父母:在过度纵容与适度关注之间难以把握,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子女:不能体验兄弟姐妹间的亲情,父母对其成功的压力太大,赡养父母的负担过重
综合国内多年来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得出实际上中国的独生子女与其他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和同龄认可方面没有多少差异,主要结论及共识有:
1. 在认知方面独生子女具有优势。
2. 在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合群性方面,入幼儿园的独生子女比未入幼儿园的合群性强得多,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农村中,独生子女,特别是男童,任性、依赖、怯懦等不良品质的表现更为严重;此外,独生子女个性特征与父母的生育意识有很大关系。目前中国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特征,可能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是独生子女,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近年来也有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在表现出较强社交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高焦虑。曼塞拉斯分析内在归因的倾向导致独生子女对外因的忽视,不能认识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从而体验到更大的压力。一项对大学新生的研究显示,独生子女一方面外向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希望与外界交流,但另一方面精神病质倾向也较高,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这种矛盾可能对独生子女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曼塞拉斯认为独生子女的优势之一是受到重视和喜欢独处。研究发现他们并不因缺少同胞而感觉不安,低水平的合群是出于个人偏好,而不是由于缺乏社交技能。
上一篇: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下一篇:父母给孩子的陪伴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