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街口店:玄武区珠江路88号新世界中心A座14楼1403室
江宁店:江宁区日新路2号中海龙湾B幢811室(或4栋811)
江北店:江北新区弘盛路1号弘阳时代中心1期1幢3楼316室
建邺店:建邺区福园街131号万达广场F座15楼1503室
仙林店:栖霞区仙林大道181号万达茂C座
马群店:栖霞区中山门大街698号中垠紫金观邸1幢1216室
心理热线:18061674796
微信公众号:柳笛心理咨询
咨询时间:09:00-20:00
(周一至周日)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儿童青少年发展>孩子“天生”就抑郁?(一)

孩子“天生”就抑郁?(一)

发布时间:2016-03-05 点击数:1382

最近一段时间,柳笛心理接待了不少孕期抑郁倾向的来访者,这些来访者家人中,有不少认为孕妇情绪问题会“遗传腹中的胎儿导致孩子 抑郁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抑郁呢?真的是妈妈在怀孕期间有抑郁倾向导致的?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柳笛将用几次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去抽丝剥茧,看看孩子抑郁都可能有哪些影响因素。

第一期就让我们从我们携带的基因说起吧!

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者们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抑郁相关的遗传基因了抑郁真的是能遗传的?是怎么遗传的呢?

 

【多基因遗传】

上世纪70年代对白人抑郁患者的家族谱系研究发现,抑郁的遗传具有多基因遗传基础,确定了有多重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神经元或受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

近期研究更进一步定位出了多种与抑郁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并且发现多种候选基因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5-羟色胺系统基因(如 5-HTTLPR5-色胺转运体)、多巴胺系统基因(如 DRD2,多巴胺 D2型受体)及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如 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与抑郁相关。其中,个体携带的低活性多巴胺等位基因数量越多,抑郁水平越高。而且研究者还发展出了候选基因.多基因遗传得分方法GWAS.多基因遗传得分方法评估和筛选能够预测成人罹患抑郁的基因途径

 

【抑郁基因存在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示,预测个体是否罹患抑郁障碍的候选基因存在性别差异。

例如,男性同时携带 DRD2 C等位基因与 GNRH1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1) T等位基因的个体更可能罹患抑郁障碍而女性同时携带 DRD2 TT基因型 APOC3 (载脂蛋白 C-3) TT基因型和 ACVR2B ( 2B型激活素受体) CC TT基因型的个体更可能罹患抑郁障碍。也就是说预测男性抑郁和女性抑郁的基因是有所不同的。

 

【单基因也有影响】

单基因研究表示人们的认知、人格和脑功能可能在基因与抑郁之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有学者提出了相关的假设模型,抑郁 ABC模型 (affective, biological, and cognitive model)。抑郁ABC模型指出遗传因素影响个体气质(情绪性因素 )而气质或人格特征又可以通过消极认知风格或反思 (认知因素 )间接影响抑郁。不过更详细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基因并非注定】

尽管有基因遗传的隐患,但也有研究指出,有关情绪障碍的神经回路是具有可塑性的可以通过改变受体活性诱导基因的转录重塑神经元其中BDNF基因和5-HTTLPR基因在调节情绪障碍相关神经回路可塑性发挥重要功能——大脑皮层中的BDNF含量具有发展的动态性,成人初显期BDNF水平达到峰值, 也就是BDNF含量在特定时期的增加可能会对心理障碍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抑郁表现,如童年期曾有虐待情感忽视等创伤经历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风险环境都会对个体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经历较多童年创伤后,多基因遗传得分较高的个体更可能罹患抑郁。Silberg等人(1999)对青少年双生子的研究显示 从童年期到青春期抑郁的发展存在一种基因×年龄阶段×性别的交互效应 具体表现为抑郁的遗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并且这种遗传率的增加只出现在青春期的女孩身上。

所以说,尽管人们存在某些抑郁基因,但是环境风险程度事件发生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基因如何表达即使有同样的抑郁基因,人们罹患抑郁可能性也是存在差异的。


    看来有时候我们的抑郁气质是在基因里就编码好了的,只是有的人抑郁基因表达了出来,有的没有表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