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玩游戏最科学?
偶尔在与家长聊天的时候,会听到家长抱怨:“我家那孩子啊,太皮了,早上穿的干干净净出去,晚上一回家衣服就不能看了,整天就知道趴地上玩,人家隔壁孩子就会安安静静在家做功课。就知道玩,以后可怎么办啊!”
确实,许多儿童喜欢游戏,趴地上衣服脏脏的情况甚是常见。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趴地上的时候大多也会大声呵斥,于是儿童渐渐减少趴地上的次数。然而我们不知道一起减少的,还有儿童自由游戏的天性以及游戏背后的成长!
身为家长或老师,我们必须要阻止儿童的游戏行为吗?还是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游戏?游戏真的只是玩乐?游戏没有完成作业这样的“学习任务”重要吗?
事实上,我们可能都忽略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然而早在很久以前, 很多著名的教育学家就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夸美纽斯曾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马卡连柯认为:游戏不仅能寓教于乐,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领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
游戏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探索过程中,孩子可以寻找对事物的兴趣;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关系的建立,发展社交能力;游戏还可以使儿童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就有专门的“游戏疗法”等等。也就是说,游戏不只是玩乐,在游戏中是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
然而所有的游戏都是对儿童有好处的,都应该允许孩子无限制的玩吗?
从理论上看,儿童游戏指的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孩子迷恋上了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这些游戏虽然对孩子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例如反应能力、认知功能、分类策划能力等,但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孩子没有与人有实际的接触,也没有亲自动手的实践经验,而且在体能发展上也会有所不足,因此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是受限的。所以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电子游戏仍然不能替代实际的游戏活动,家长需要带领或鼓励孩子多到室外与朋友玩耍,强调多元化的游戏方式,而不是只对着屏幕动手指。
儿童通过游戏获得的,可能无法呈现在成绩单的分数上,但是在游戏中,孩子开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等等,为心理的成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每个人来说,儿童时期充分的游戏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所以,下次看到孩子趴地上玩耍时,做家长的不妨陪在孩子身边,或者加入儿童的游戏中去,和孩子一起探索这个对他来说新奇的世界,对父母和孩子,说不定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